2024网聚美好安徽|“小田”变“大田” 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千龙网2024-11-06 19:21:39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人多地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怎么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利用好耕地,怎么才能够充分高效地利用好土地资源成为重点。

现如今,因为各种原因,一些人选择将自家的耕地流转,外出打工,不少耕地也因此而荒废。这样的耕地是不是就只能一直闲置荒废呢?2019年安徽淮南市有了答案。

2019年淮南市创造性地实施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主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以下简称“大托管”)。引导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生产经营,同时协调生产要素、社会化服务“跟进”,引入保险“托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020年,组建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2023年9月,“大托管”引入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上线了全国首个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

“大托管”意味着农民将农业生产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由其提供专业化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和“年轻人不愿种地导致土地抛荒”的难题。

实施“大托管” 增产动力强

土地难“统”问题迎刃而解。传统分散种植模式阻碍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和良种良法的实施,特别是耕作地块零散导致农机无法下田的现象突出,严重制约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把分散的耕地再“统”起来。

“小田并大田”实现了田成方、渠成行、规模适中,既便于经营主体机械化作业、规模经营,同时因撤埂、并沟可新增3%—8%的耕地面积,对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意义重大。对于农民来说,手里的土地委托给专业人士种植,不仅没撂荒,而且保收增收都有了保障。同时,“大托管”消除了“冬闲田”,有效解决了过去秋冬季节大面积撂荒抛荒的问题。

土地托管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问题,实现农业降本增效,还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机械装备等现代化要素导入农业生产,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大托管”托出增收“新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优质区域农产品品牌,淮南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实施“大托管”以后,培育壮大本地特色农产品,打造全市区域性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淮畔良品”和“淮畔粮品”。开发B2C电商平台,培养专业营销人员,上线微信小程序,通过网络直播销售、网络宣传推介,推动本地农产品“出得了村、进得了城”,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通过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有效避免了机械、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过高的问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可以直接线上下单购买集采农资,实现带量集中采购,直接跳过省市县乡村五级中间环节,以谈判出厂的价格统一配送到村,大幅提升成交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据统计,2023年,“大托管”带动托管村村集体增收20501.5万元、村均增收31.3万元,实现农民增收6.4亿元、亩均增收220.7元、户均增收3200元。

护航“大托管” 惠农促振兴

淮南市委、市政府统筹乡村振兴、财政、土地、人才等政策,系统完善“大托管”服务体系,推动“大托管”不断提质扩面增效。

数字平台通过6个子平台集中发力,有效集聚了农业生产各类要素、集成了规模经营各项举措、集合了增收富民各种渠道,有力助推了大托管各环节顺畅衔接、运转高效。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闲置的资源用起来、“沉睡”的资源醒过来,“大托管”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并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通过制度设计,既给予了农民较高的耕地保底收益,也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农忙回家抢种抢收”的后顾之忧,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专心从事二、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