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建设加快智能升级

来源:2024-11-07 11:03:15

金秋时节,位于河北沧州的黄骅港综合港区多用途码头1号2号泊位自动化改造工程项目正在全力推进。截至目前,中交机电局承建的黄骅港综合港区多用途码头1号2号泊位自动化改造工程,现场已完成6台多用途自动化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4台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特检和重载试车,并已完成第二批5台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整机滚卸上岸、锚定工作以及相应的码头、堆场改造工作。

记者走进黄骅港矿石码头控制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卸船机、堆取料机的远程控制台,作业人员通过自动化平台监控作业,屏幕实时显示设备运行数据。“过去,我们必须爬上几十米高的驾驶舱,弯着腰低着头一工作就是几个小时不能动。”卸船机司机刘国程介绍,“如今,我们通过远程监控操作平台进行作业,工作方式变得更加安全、高效。”

黄骅港的变化,是我国港口无人化、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不断升级的缩影。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介绍,我国持续推进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自动化码头建设改造工作,自动化码头建设改造应用规模、技术水平和装卸效率总体位居国际前列。

从规模上来看,目前,我国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2023年底,我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878个,是10年前的1.4倍。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铁矿石和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水平和韧性进一步提升。

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了我国港口物流乃至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9.7亿吨,同比增长3.4%,其中内贸、外贸同比分别增长1.7%和7.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亿标箱,同比增长7.7%,其中内贸、外贸同比分别增长7.1%和8.2%。在运力的有效支撑下,我国外贸发展势头良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33万亿元,历史同期首破32万亿元,同比增长5.3%。

量的增长对港口发展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港口作业最基础的卸船和堆取料来说,传统的作业主要依赖人工操作。中交机电局港口技术分中心研发团队负责人许先凯介绍,这种模式效率低,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夜间作业时,人工操作的局限性更加明显,作业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自2019年起,中交机电局港口技术分中心研发团队就开始针对这一方向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解决港口无人化装卸作业中的技术瓶颈。经过多年探索,团队先后突破了自动识别检测、AI算法深度融合、5G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难题。“通过一步步的技术攻关,我们不仅解决了效率和安全的问题,还为未来港口的智慧化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许先凯说。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49座,在建44座,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上海罗泾港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一批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项目建成投运。

在集装箱码头方面,我国基本掌握了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全链条的关键技术,在一些技术领域实现了领跑。上海港、青岛港等实现了码头生产管理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并在生产效率上取得突破。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桥吊平均单机效率超过每小时36自然箱,百米岸线作业效能较传统码头提升30%。

干散货码头方面,国内各大港口在码头“翻”“堆”“取”“装”“卸”等作业环节上基本实现自动化,降低了人员作业安全风险,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

此外,各地港口码头在抑尘防沙、雨水收集、废水处理回收技术等方面也不断突破,岸电设施建设和“油改电”项目扎实推进,港口空气、水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港口清洁生产、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经济日报记者 齐慧)

最近更新